在禁毒学领域,“戒毒”既是核心概念之一,也是实践中的重点,出现频率极高。那么,该词从何而来?
“戒毒”由“戒”“毒”两个语素组合而成,这里的“戒”是指戒除,还是戒断?“毒”是指毒品,还是毒瘾?2008年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》第三十一条规定:“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,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……”这里使用的词语是“戒除毒瘾”。但近年来,“戒断毒瘾”的使用频率日渐上升,例如国家禁毒办、中央综治办、公安部2014年公布的《关于加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扶持和救助服务工作的意见》提到“积极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戒断毒瘾”。此外,还有“戒断人员”“吸毒戒断”等词语。那么,在与“毒瘾”搭配时,应当使用“戒除”还是“戒断”?下面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分析。
在《现代汉语词典(第7版)》中,“戒除”“戒断”“毒品”“毒瘾”“戒毒”都只有一个义项——“戒除”是指“改掉(不良嗜好)”;“戒断”是指“戒除使断绝”;“毒品”是指“作为嗜好品用的鸦片、吗啡、海洛因、冰毒等。极易成瘾,危害健康”;“毒瘾”是指“吸毒的瘾”;“戒毒”是指“戒除毒瘾”。可见,“戒毒”中的“戒”是指戒除,“毒”是指毒瘾。该词的通俗含义是改掉吸毒的瘾。
在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(近代文献通常称鸦片瘾为“烟瘾”)进行“全文”检索,输入“戒除烟瘾”,找到870条记录;输入“戒断烟瘾”,找到242条记录。在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进行“知识”检索,输入“戒除毒瘾”,找到相关条目2546条;输入“戒断毒瘾”,找到相关条目675条。在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数据库进行“全文”检索,输入“戒除毒瘾”,共找到28篇;输入“戒断毒瘾”,共找到7篇。可见,在以上3个数据库中,“戒除”烟瘾/毒瘾都比“戒断”烟瘾/毒瘾更常用。进一步分析可知,“戒除毒瘾”一般在法律、行政法规等高层级文件中使用。现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》《戒毒条例》全文都只使用“戒除毒瘾”一词。“戒断毒瘾”主要在部门规范性文件、部门工作文件等中使用。例如,司法部2024年发布的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指导案例中提到“帮助自愿戒毒人员戒断毒瘾”。
综上分析,在与“毒瘾”搭配时,宜使用“戒除”。但是,在与时间等数字搭配时,“戒断”是更为恰当的表述,例如“戒断3年”——现行《戒毒条例》全文共3次明确提及“戒断3年未复吸”。
我国最早的戒毒是指戒除鸦片烟。清朝嘉庆皇帝1813年颁布的《吸食鸦片烟治罪条例》中规定:“侍卫官员等买食鸦片烟者即行革职,仍照违制律杖一百,再枷号两个月;军民人等买食者,俱杖一百,枷号一个月……”这里的“枷号”是指给吸食鸦片烟者戴上枷具标明罪状示众。这是对吸食者进行强制“干戒”。清代鸿胪寺卿黄爵滋1838年向道光皇帝上书的《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》中提到“准给一年期限戒烟”。林则徐在1838年给道光皇帝上书的《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》中附有“戒烟方”。清政府民政部、度支部1908年公布的《稽核禁烟章程》中有一个名为“戒烟”的专章。
“中华民国”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“烟”“毒”各有所指,烟指鸦片烟、大麻烟,毒指烈性毒品(如吗啡、海洛因)。因此,这一时期的“戒毒”指戒除烈性毒品。《益世报(天津)》1919年5月22日刊登的《本埠新闻》一文中提到“滦县报告组织戒毒所”。这是笔者所见关于“戒毒”一词的最早记载。政务院1950年公布的《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》第六条规定:“吸食烟毒的人民限期登记,并定期戒除……”第七条规定:“……烟毒较盛的城市,得设戒烟所。”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禁烟禁毒运动后,我国大陆基本上解决了烟毒问题。1963年公布的《中央关于严禁鸦片、吗啡毒害的通知》规定:“对于群众私藏的烟土等毒品,凡自己吸食或贩卖者,一经发现,即予没收。对于毒贩应依法严惩。对于吸毒犯应强制戒毒。”该文中已将“烟土”称作毒品,因此,该文中“戒毒”的词义与今义相同。
(作者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教授、浙江省戒毒管理局专家工作室主持人)
甘肃禁毒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
通讯地址:兰州市广武门街道黄河沿38号 投稿邮箱:gsjdw@163.com
甘肃省禁毒协会 主办 陇ICP备2000002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