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站由甘肃省禁毒协会主办,今天是 2023年06月01日 星期四
戒毒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戒毒指南

你是不是也会这样:明明想拒绝,却欣然接受……

来源:中国禁毒报 责任编辑:曹红娟 发布时间:2023/1/29 15:55:03 阅读次数:
字号:A A    颜色:

李运军


毒瘾就好比一座牢笼,将吸毒人员圈禁其中,想出也出不来。其实真正囚禁吸毒人员的不是毒瘾,而是他们内在的精神牢笼。而打开这座牢笼的钥匙,就在吸毒人员自己手中。


你是不是也会这样:明明想要去拒绝,却欣然接受?明明自己极不情愿,却总是装作认同?明明心里痛苦泛滥,表面却云淡风轻?明明无法释怀过去,却不敢坦然承认?


如果是,那说明你已经陷入了精神牢笼。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大山,它或许源于家庭的残缺,或许源于意外的灾祸,或许源于一段看似无关紧要的曾经……这座大山,如同铁狱铜笼,囚禁了希望,阻断了前路。唯有砸碎锁链,跨出炼狱,人生才能获得自由,轻装远行。


戒毒,说到底,就要如此。


在笔者看来,地狱不是一个空间,一个地方,而是一种状态,一种认知。


在戒毒过程中,有一个词会经常被提起,这个词就是“心瘾”。几乎每一个戒毒人员都会提及那种被心魔牢牢束缚和控制的感觉。心瘾其实是一种强迫性思维,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,会在自己曾经的和正在面临的负性事件和情绪中来回徘徊,循环往复,结果就是,随着这种思虑的反复叠加而愈发焦虑、心累、难受,愈发感到被情绪内耗所拖垮,继而跌入无尽的负面循环,直至崩溃。为了缓解这种折磨、这种无助、这种苦痛,戒毒人员往往会饮鸩止渴,习惯性地向毒品求助,企图借由“来一口”来将这些痛苦解除和抛却。

      

很多人从戒毒所出来,试图彻底告别过往,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,但对曾经的过往却做不到真正释怀:常常逃避过去的经历,否认内心的悲伤,并将自己长期以来的怨恨和不如意归咎于外人,遇事总要摆出“受害者”的样子。当遭遇不顺时,他们第一反应会想:“为什么是我?”比如:为什么是我丢了工作?为什么是我得这样的病?为什么是我失去亲人?为什么是我遇到这样的事?……他们苦苦追寻一个答案,希望对自己的遭遇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。却忘了苦难从来不讲道理,更不会因我们的努力善良,就有所退让。


认知心理学上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:重要的并不是你看到的事物,而是你如何看待它们。面对人生的挫折,与其内耗纠结,不如放眼未来,调动手头现有的资源,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。这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,人们都是在破碎中修修补补地活着。过去的痛苦要学着翻篇,内心的焦灼要适时冷却。当一个人不再与过去纠缠,才有机会看到一个生机勃发、充满希望的自己,才会明白,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高山,其实根本不足为惧。


对于戒毒人员来说,真正的自愈,来源于思维的改变。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说,心理学在过去20年最显著的发现,就是人可以选择他想要的思考模式。这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:改变认知,转换思维,就能够引发影响命运的连锁反应。想要走出精神内耗,不妨调整思维方式。这里有3个小建议与大家分享:


刻意练习,让乐观成为常态。有些人一旦遭受了重创,便会丧失斗志,彻底躺平、摆烂,这其实就是习得性无助。也有一些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,依然会对未来抱有希望,这便是习得性乐观。事实上,乐观与悲观并非天生注定,可以通过后天养成。选择不了事情,那就选择心态。要想处理好事情,必先处理好心情。遇事多往好处想,就永远有打翻身仗的机会。


接纳自己,学会为自己而活。这个观点来源于心理学“无条件积极自我关注”的理念。它所倡导的是,任何时候,人都不应该为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,而要无条件地认识自己、悦纳自己。人这一生,免不了掉入“角色扮演”的面具当中:做好孩子、好伴侣、好同事、好父母、好朋友等等。然而,这种面具戴久了,就会产生“角色认同”,就会迷失自我,最终走向虚无与迷惘。正如一个心理咨询师所说: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,不是你子女的前传,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。


正视苦难,把挫折当作修行。研究发现,每个人的人生曲线中,都会有至少一段剧烈滑落的区间。它是人生的至暗时光,同时也是滋生强大的土壤。在这段岁月中,也许要经历三观的重构、信念的崩坏、外界的碾压等重挫。可一旦挺了过来,便会得到旺盛的“黑色生命力”——一种回击困难,赢得新生的力量。


一些从毒瘾中走出来的人会说,这辈子最可怕的夜晚是到达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第一晚。然而,也是那个夜晚,让他们发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,并坚定、勇敢地度过戒毒期及以后相当长的生活。把命运当历练,把痛苦当做修行,当熬过了一次次磨难,所谓“戒毒难”,也就不攻自破了。


俗话说: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。现实生活中,每个人都充满艰辛。可越是这样,越要学着积极面对。秉持希望,充满乐观,笑对苦难,让自己成为一个飒爽磊落的人。这不仅是戒毒的题中之义,也是对抗命运的武器。


不正确的认知是地狱,低层次的认知是牢笼。戒毒的过程,也是心智成熟和提升的过程。戒毒是一场爬坡过坎,是一场翻山越岭,是一场思维越狱。戒毒要从思维开始,从认知开始,从越过内心那座山开始。 


(作者系江苏省戒毒管理局干部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)
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
甘肃禁毒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

通讯地址:兰州市广武门街道黄河沿38号 投稿邮箱:gsjdw@163.com

甘肃省禁毒协会 主办 陇ICP备2000002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