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站由甘肃省禁毒协会主办,今天是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
禁毒文萃
当前位置:首页 » 禁毒文萃

禁毒宣传怎样与地域特色IP融合

来源:中国禁毒报 责任编辑:曹红娟 发布时间:2025/7/17 17:04:50 阅读次数:
字号:A A    颜色:

禁毒宣传是预防毒品犯罪,提高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措施。如何构建常态化、长效化的禁毒宣传机制是禁毒宣传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。笔者认为,应充分发挥地域特色IP的优势,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生命力的禁毒宣传教育新模式。


将禁毒宣传与城市IP相结合,打造场景化宣传阵地。城市IP是对城市历史文化、特色产业、资源要素的提炼,是一个城市最具识别度的特征。将禁毒宣传与地标建筑、交通线路和城市形象相融合,能够有效拓宽宣传覆盖面。其一,利用交通设施打造移动禁毒宣传阵地,在车身、车内、候车橱窗等位置设置醒目标语,并循环播放语音提示,全方位、深层次、持续性传递禁毒理念。例如,重庆打造“山城禁毒号”两江游轮、轨道专列、公交车和网约车等,形成可移动的“禁毒展览馆”。其二,在市内地标性建筑部署禁毒“亮屏”工程,定制禁毒主题视觉内容,营造全民禁毒氛围。例如,陕西省宝鸡市禁毒办联合市公安局在全市8个地标性建筑滚动播放禁毒宣传标语,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效果。其三,结合市域特色打造禁毒IP形象,将禁毒文化转化为可感知、可传播的地域IP符号。例如,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以大熊猫和机器人为灵感来源设计禁毒IP形象“华宝”,通过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拉近禁毒宣传与大众的距离。


将禁毒宣传与自然景观相结合,搭建互动式宣传平台。将禁毒宣传理念与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,能够弱化禁毒知识“口号式”输出的生硬感,调动公众视觉、听觉和嗅觉多元感知,实现禁毒意识“浸润滋养”效果。一方面,可在城市休闲景观中设置禁毒“风景带”,在保留绿化景观的同时,将毒品危害及法律知识融入步道、亭台、长廊,形成“休闲+教育”的常态化宣传场景。另一方面,可在植物园内设置 “仿真毒植警示区”,通过仿真毒品原植物外观展示,增强公众对毒品原植物及其副产品的辨识能力;设置“芳香禁毒体验区”,通过AR技术和气味扩散装置模拟毒品原植物的刺激性气味,与薄荷、薰衣草、香茅等无毒香草的气味进行对比,强化感官记忆,培养公众对危险气味和异常气味的识别能力。


将禁毒宣传与民俗特色相结合,营造沉浸式宣传氛围。将禁毒知识、毒品危害和健康倡导嵌入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娱乐体验之中,能够实现禁毒理念的本土浸润与深度认同。其一,构建“禁毒+非遗”宣传模式,将民间非遗转化为禁毒叙事符号,以寓教于乐、脍炙人口的方式宣传毒品危害。其二,构建“禁毒+节日”宣传模式,将禁毒主题巧妙地融入节日习俗,增强宣传互动性。例如多地在元宵佳节举办“禁毒灯谜竞,猜乐”活动,在灯谜中融入毒品种类、毒品危害、禁毒历史文化等内容,在趣味竞猜中普及禁毒知识。其三,构建“禁毒+文旅”宣传模式,利用民风民俗增强禁毒宣传感染力。例如,福建省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“鲤鱼溪4A级景区”打造“无毒有鲤”禁毒教育基地,推动禁毒文化与鱼祭、土豆节等民俗文化相结合,焕发禁毒宣传生命力。


以城市特色、自然景观、民俗人文等地域特色IP为基础,打造禁毒与地标建筑、交通工具、卡通形象、自然景观、民俗非遗、节日庆典、文旅产业相融合的“1+N”宣传矩阵,形成具有文化标签的禁毒宣传品牌,能够拓宽宣传路径,夯实宣教根基,增强主体互动,有效扩大禁毒宣传影响力。


[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;本文系2024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“网络毒品共同犯罪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”(CYB240170)]
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
甘肃禁毒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

通讯地址:兰州市广武门街道黄河沿38号 投稿邮箱:gsjdw@163.com

甘肃省禁毒协会 主办 陇ICP备2000002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