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站由甘肃省禁毒协会主办,今天是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
戒毒康复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戒毒康复

一名戒毒康复人员的“三色人生”

来源:宁夏日报 责任编辑:曹红娟 发布时间:2025/8/15 16:29:16 阅读次数:
字号:A A    颜色:

2025年夏天,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团庄村的蔬菜种植基地,44岁的黄某蹲在芹菜田间,手指轻轻拂过翠绿的叶片,感慨万千。这位曾经视自己为“废人”的社区戒毒(康复)人员,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“芹菜大王”——他经营的150亩蔬菜基地年产值超60万元,带动13户村民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。


沾染毒品 人生被涂成“灰色”


2014年,黄某因交友不慎沾染冰毒。2016年,黄某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,体重从140斤骤降至90斤,枯瘦如柴。“那时候觉得自己这条烂命活着就是拖累家人。”黄某回忆起戒毒所的日子,眼神仍会闪过一丝痛苦。


2018年,黄某结束强制隔离戒毒后,回到兴隆镇团庄村。兴隆镇社区戒毒(康复)中心禁毒专干第一次与团庄村党支部书记到黄某家时,看到的场景令人心酸:破旧的房屋,炕上躺着重病的父亲,锅里放着发硬的馒头。“老哥!我们能不能聊一聊,看看有我能帮助你的吗?”禁毒专干的话让黄某愣住了。村党支部书记叫上黄某去家里吃饺子,饭桌上,村党支部书记递给黄某一双筷子:“毒瘾能戒,但人得先学会‘端稳饭碗’。”


种植芹菜 人生长出“绿色”


经过多方努力,2019年春天,黄某在兴隆镇禁毒帮扶小组的帮助下申请到5万元村集体贷款,承包了10亩地种植芹菜。起初,他连芹菜和菠菜都分不清,禁毒专干及时跟进,积极对接镇上的农技专家,手把手教他控肥和防虫、防病的技术。黄某白天泡在地里,晚上听着专家给他发的语音,什么时候注意防虫、什么时候注意施肥等等。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,2020年夏天,黄某试种的“西芹王”逐渐成功,因品种茎秆粗壮、口感脆嫩,加之政府引导、村集体对接市场客商,最终黄某种植的西芹被武汉一家蔬菜批发商看中,当场签下年供10万斤的订单。


“黄某种芹菜有股狠劲,凌晨三点还在地里浇水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回忆,“有次暴雨冲垮了地沟,他光着脚在田里排水,天亮时,双脚泡得发白……”2024年,黄某成立“启航合作社”,主动吸纳本村1名戒毒(康复)人员和12户居民一起种植芹菜。通过政府引导,他坚持统一供种、统一技术、统一销售,分户管理的模式扩大种植规模。马某曾因吸毒妻离子散,如今在合作社负责育苗,年收入超4万元。“黄某教我调控土壤的酸碱度,说‘种地和做人一样,酸碱平衡才能活’,他改变了我。”马某说。


如今,黄某的蔬菜基地已扩展至150亩,40亩芹菜预计年产值8万元,西蓝花70亩预计年产值28万元。如今他重建了被暴雨冲毁的老屋,女儿也考上了县重点中学。更让他骄傲的是,最近他的合作社被评为“优秀示范基地”。


勤劳致富 人生焕发“金色”


“以前觉得人生像这芹菜地,一脚踩进去全是泥。”黄某蹲在田埂上,指着远处正在劳作的工人说,“但现在我知道,只要肯弯腰拔草、施肥,再烂的地也能长出好苗子。”


一株芹菜,两种人生。黄某的逆袭之路,是西吉县社区“戒毒康复+特色农业”帮扶模式的生动实践。从10亩的起步到150亩的种植规模,从“瘾君子”到“种植能手”,他不仅戒除了毒瘾,更种出了年产值数十万元的“绿色希望”。这抹芹菜绿,正成为西吉县社区戒毒工作的“成就色”,也是康复者重返社会的“信心色”。
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
甘肃禁毒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

通讯地址:兰州市广武门街道黄河沿38号 投稿邮箱:gsjdw@163.com

甘肃省禁毒协会 主办 陇ICP备2000002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