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瘾的复发往往始于一个念头——即时解脱或愉悦。这个念头如此微小,一个人却会不经意间被它主导;这个念头如此狡猾,它在一个人最脆弱时潜入,伪装成唯一的救星。复吸念头如同隐形牢笼的钥匙,每一次悄然转动,都精准地开启着自我禁锢的循环。
1
大脑的欺骗与渴求的陷阱
为何一个简单的念头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?原因就在于大脑精密的“奖赏—渴求”系统在作祟。
成瘾物质或行为曾强力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,带来强烈的“奖赏”感。久而久之,大脑的神经通路就被深刻重塑。相关线索,如酒吧招牌、烟盒、电脑图标,甚至内在状态如苦闷、压力、无聊等,都能自动触发“渴求回路”。
念头之所以能瞬间改善情绪,因为它激活了对“奖赏”的预期。多巴胺的峰值往往出现在期待奖赏时,而非真正获得时。念头犹如虚幻的“解药”,暂时麻痹了当下的不适,却掩盖了紧随其后的深渊。
负面情绪是复吸念头最肥沃的滋生土壤,当不适感来袭,“只要XXX,我就能好受点”这样的念头就成了一条看似最熟悉、阻力最小的路径。大脑不愿意承受处理真实情绪的痛苦,于是选择了这条饮鸩止渴的捷径。
经过无数次重复,从触发线索到产生念头再到执行行为,高度自动化的神经链路已形成。念头往往在意识深层快速闪过,未经深思就被接受为“真理”或“必须执行的指令”,缺乏了理性审视的空间。
2
打破自动化链条的觉醒之眼
“看见念头”,在心理学中常被称为“认知觉察”或“认知解离”。它不是指简单地意识到自己想了什么,而是一种深刻的元认知能力——跳出念头本身,以观察者的姿态去认识念头的本质。
关键性的转变在于区分“自我”与“念头”。成瘾者常将强烈的渴求念头等同于“真实的自我需求”或“必须服从的命令”,其实,念头只是个人意识领域中飘过的云朵,当个人将自我与念头分离,便夺回了心灵的主导权——你不是那朵转瞬即逝的云,而是那片广阔无垠的天空。
念头是如何产生的?是哪些情绪或线索触发了它?它如何运作?……念头只是一个由过去的记忆、当前的感受和大脑的化学反应共同编织的心理事件,它不是事实,也不是命令,它没有实体,没有强制力。
看见念头的最高境界不是压抑或与之战斗,而是不评判地允许它存在,同时清醒地选择不按照它的指示行动。就像站在河边,看着树叶随水流飘过,而不跳入水中去追逐它。真正的自由并非消除所有杂念,而是在念头如潮水般涌来时,你依然稳稳矗立岸边,选择不被任何一股暗流卷走。
3
修炼“看见念头”的实用技能
成瘾者将“看见念头”从理念转化为日常实践,需要经过系统训练。一是进行正念冥想。这是核心训练场。比如基础呼吸冥想,当注意力被念头拉走,温和地觉察到时不做评判,然后将注意力轻轻带回呼吸。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次“看见念头”的练习。每一次觉察都是一次微小的胜利。二是进行日常觉察练习。记录触发点,准备一个“念头觉察日记”。当复吸念头出现时,立即或事后记录,包括情境、触发点、念头内容、念头带来的感受、应对方式、后续结果等。当强烈的复吸念头袭来,感到即将“自动化”行动时,强制暂停。可以深呼吸,同时问自己:“此刻,我大脑里正在发生什么?我有什么想法?”“这个想法是真的吗?它对我有帮助吗?”“如果我跟从这个念头,10分钟后、1小时后、明天会感觉如何?”“除了跟随这个念头,我现在还能做什么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事?”这几秒钟的暂停,为理性介入创造了关键窗口。
认知解离技巧,可以帮助成瘾者弱化念头的字面意义和控制力。一是使用“我有一个想法”句式:当复吸念头出现,在心里用这个句式复述它:“我有一个想法,我想喝酒/抽烟/赌博……”强调“拥有”而非“等同”。二是使用滑稽配音或唱歌法。在脑海中用滑稽的声音念出那个渴求的念头,或者把它编成一首荒诞的歌哼唱出来。这能有效打破念头的严肃性和权威感。三是在纸上写下来。把那个强烈的念头写在纸上,感受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符号,而非必须服从的命令,甚至可以把它揉成一团扔掉。四是给念头起名。给典型瘾念起个名字,比如“酒鬼老张”。当它出现时,可以说:“哦,‘酒鬼老张’又来忽悠我了。” 这增加了解离感和可控感。
成瘾者还可以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帮助自己。这方面有以下的路径可供选择:一是接纳内在体验。理解不适感和复吸念头是容易在戒瘾过程中出现的体验,与其耗费精力与之对抗,不如练习开放包容它们的存在,将能量投入到价值行动上。二是澄清价值方向。深入思考戒瘾是为了什么,真正该重视的是什么,是健康、家庭关系,还是事业成就、自尊……将这些价值具体化、可视化。当受到念头诱惑时,连接到更深层的价值:“如果我此刻复吸,会给我的健康和家庭带来什么影响?”价值如同远方的灯塔,在复吸念头的迷雾中指引方向。
4
“看见念头”之后的应对与巩固
“看见念头”是第一步,紧接着需要进一步行动。
一是不跟随行动。上述练习,在念头和行动之间创造了一个空间,让成瘾者有机会作出选择:不按照那个渴求念头的指示去做。每一次成功地不跟随,都在弱化旧有的自动化链路,强化新的神经通路。每一个拒绝跟随念头的选择,都是对自由意志的一次庄严宣誓。
二是转向价值行动。在不跟随念头后,成瘾者要主动选择去做与深层价值一致的行为,替代旧有的成瘾行为。应对情绪触发,可尝试深呼吸、快走、听激昂音乐、给朋友打电话倾诉、写日记梳理情绪。应对无聊触发,可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、计划有意义的活动、与人联结。应对环境或社交触发,可提前规划避开高风险环境,练习拒绝技巧、在社交场合准备无酒精饮料。
三是自我关怀与庆祝。每一次成功“看见念头”并选择不跟随,都是一次巨大的胜利,成瘾者应及时给予自己积极的肯定和奖励(非成瘾性的,如看场电影、买本好书、享受美食)。每一次抗拒诱惑后的自我肯定,都是为心灵堡垒添砖加瓦。
四是寻求支持系统。成瘾者可积极寻求专业帮助,如心理咨询师、精神科医生、戒瘾门诊。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戒瘾互助团体,在团体中分享经验、获得理解、感受归属感的力量。联系信任的亲友,告知他们自己的戒瘾目标和需要的支持方式。
真正的戒瘾胜利,不在于永远消灭“想吸一口”的念头,而在于这些念头出现时,自己已能泰然处之。自己能清晰地看见它们,理解它们不过是过往的回声,然后平静地转身,做自己该做的,继续走向自己选择的、真正珍视的生活方向。这份“看见念头”的觉醒,最终通向的不仅是对某种物质或行为的解脱,更是对生命更深沉、更广阔的自主与掌控。
(作者系江苏省戒毒管理局干部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)